资讯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信息

下行转上升 对外投资合作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01-13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日前,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首批电芯由G2厂房的第一条电芯产线顺利下仓,其余产线的安装调试正在全力进行。

 

据悉,宁德时代德国工厂计划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2021年第三季度工厂G1厂房启动模组生产,2022年4月正式获得图林根州8GWh的电芯生产许可;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建设第二座欧洲工厂,规划产能100GWh。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此次下仓的这批电芯通过了宁德时代全球产品须通过的所有测试,意味着其已具备对欧洲客户的本地生产及供货能力。

 

宁德时代的海外扩张正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稳定发展的一个缩影。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878.6亿元,同比增长7.4%(折合10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认为,总体来看,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稳中凸显韧性。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波动频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去年同期的下行转为上升,呈现出逆势增长的喜人态势。

 

在吕越看来,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继续保持了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1-11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呈增长态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为东道国提供了增长所必需的资金与基础设施。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较快是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的一大亮点。 1-11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同期总额的18.7%,比2021年同期增长0.6个百分点。同时,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19.5亿美元,新签合同额981.9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4%和50.2%。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9亿元(折合1333.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109.7亿元人民币(折合1956.6亿美元)。

 

对外投资的稳定增长为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此前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出口2042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3.3%,带动货物进口1280亿美元,增长44%。对此,吕越分析认为,对外投资显著带动贸易增长的主要表现,一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将出口贸易转化为就地产销,从而规避贸易壁垒、缓解贸易摩擦,扩大产品进出口。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包括充分利用技术领先国家先进的研发要素,提高研发、采购、运营管理等生产过程的工艺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促进企业向分工链条高端攀升以及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充裕国家相对便宜且供给充足的自然资源,满足母国生产物资进口的需要,促进贸易的增长。

 

展望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吕越认为应该从机遇和挑战两个维度进行研判分析。在机遇方面,一是新技术革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导,将引发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的变迁,进一步推动国际产业分工和生产格局的大调整。而我国部分本土企业在人工智能、5G等新领域、新业态拥有先发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可以助力跨境投资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二是我国正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RCEP生效以来,区域投资布局日趋加强,这都有助于我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在挑战方面,吕越认为可重点关注两大因素,一是在俄乌冲突、高通胀持续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外国直接投资保持恢复性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预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2023年将出现经济萎缩。二是随着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兴起,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例如,2022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审查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特定领域交易,这将不利于企业对美开展正常的投资和贸易往来。